close

繼上一篇簡單說明了USB2.0與3.0的差異後,我們就來實際說明USB3.0的妙用吧!

  通常現在會需要使用3.0的,就是外接式硬碟了。通常外接式硬碟都是拿來儲存、讀取、備份檔案,前一篇有提到兩者的速度差異,連看縮圖的時間都會節省很多。如果你的電腦不具備USB3.0的插孔(可上網查詢現有的是否支援),桌機可以另外購買一片內接的PCI Express介面卡(簡稱PCI-E,也就是換一個更好的主機板,或是讓主機板支援更高的PCI-E規格),規格又有分成X1、X4、X8、X16等,也就是傳輸通道數的不同。

X1X8X16  

 

而上面四種差異,其實就是傳輸空間的差異,當然越小越單純,傳輸量也小,PCI-E  X1大約是500MB/s,所以x8就等於4GB/s,x16等於8GB/s,目前大部分x8就已經夠了。通常X1是給需求量少的設備使用,像是網路卡、音效卡等。而X1的大小,是可以插在X4以上的插槽使用的,要插在X16也行,彼此之間有互通,小的一定可以插大的,X16卻不見得可以插X8以下。所以購買前要看清楚,問明白,免得花了錢卻沒有達成該有的效果。 

PCI-E  

筆電則是可以買一個外接的Express卡,大概長下圖那樣,2Port USB3 Express在網路購物商城也都不到一千元,很便宜又方便。

 

EXPRESS CARD  

基本上裝上去就可以使用USB3.0了。

 

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自己的電腦是否有支援,請仔細看你的USB插槽,藍色通常就是3.0,裡頭也會有九個接點,2.0則是黑色,只有四個。

 

或是到電腦的裝置管理員的通用序列匯流排控制器看一下。

裝置管理員  

 

就會很清楚的了解到底是2.0或3.0。也希望每一個購買外接式的朋友,都可以享受到3.0的高速唷!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shiba2013 的頭像
    Toshiba2013

    Toshiba Electronic Components Taiwan Corporation 部落格

    Toshiba20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